第871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找合適信得過人的(1 / 1)

錢主任想了想說:

“州聯社的庫房裡目前有五十噸的打瓜子,不過我不能全給你。畢竟數量太大,一來你肯定拿不出來這麼多資金,二來也是有風險,這個打瓜子兒收了有快一年了,拿回去你泡水之後能不能壓平還不好說。

我的意思是你拿個三五噸回去試驗一下,如果能成的話再這樣搞,怎麼樣?”

“那我就先拉十噸回去吧。”李龍也覺得這個建議比較穩妥,“主任,我先拉十噸回去,我覺得這個辦法應該是可以的。試驗過之後如果能成當然最好,如果不成的話我也會及時過來向您彙報。”

“行。”錢主任點點頭,李龍既然有這個魄力,有這個想法,那他便打算支持一下。

“這個事情你要抓緊,但也彆太在意;大掃把的任務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錢主任又提醒了一句,“咱們疆內這個大掃把已經鋪開了,自治區那邊的領導還是挺認你們送上來的大掃把的。

以後如果我有可能往外銷的話,肯定也是以你們那裡為主,所以你可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明白明白。”李龍笑了笑說,“這個我一定記住。現在芨芨草還沒有長成,還有時間。我們那邊已經組織人開始砍杆子了,提前做好準備,到時紮大掃把的時候就不至於那麼被動。”

“好好好,未雨綢繆,你這個想法、計劃和行動力,我就放心了。”錢主任笑了笑說,“中午到家裡吃飯呀。”

“主任今天就不了。”李龍站起來搖了搖頭,“我還帶著運輸公司的司機呢,不太方便。等過兩天有了好消息,向您彙報的時候再過來。”

“也行。”錢主任點點頭,然後叫了外麵的人進來和李龍辦理這個交接。

具體的價格錢主任沒提,李龍也沒問。這個事情肯定是要和具體負責的人去說。

“你去給庫房那邊說一聲,讓小李提走十噸打瓜籽兒,”錢主任對工作人員說,“就按咱們的收購價給他。”

那個工作人員詫異的看了李龍一眼,然後對錢主任應了一聲是。

李龍和錢主任道彆之後跟著工作人員出了辦公樓,去往後麵的倉庫。

他走的過程中路過小車班,便招呼著坐在陰涼處的司機開車跟著。到了後麵的倉庫,工作人員找到庫管,把錢主任的話交待了一下。這邊開始裝車,然後他又帶著李龍到後勤上去交錢。

到了財務上,李龍才知道,供銷社這邊打瓜籽的收購價是兩塊錢一公斤。

等李龍付了兩萬塊錢給財務上,跟著工作人員出來之後,那個人小聲告訴李龍,這些東西如果能賣到口裡去,上麵還是有一定補貼的。當然最後這個補貼肯定是給社裡而不是給李龍。

李龍點點頭,這樣就比較合理了,供銷社肯定是不能白乾。

十噸打瓜子裝了整整一車,撂得高高的,還得用繩子加固。裝完之後,李龍開著吉普車,帶著卡車出了供銷社,先去到國營食堂吃了個飯。

吃飯前李龍還征求了一下司機的意見,駕駛員就要了個拌麵,對於李龍的這個態度挺滿意。

吃過飯之後兩輛車一前一後開回瑪縣,李龍並沒有在縣城停留,而是直接拉著這一車打瓜子回到了四小隊。

車子到達四小隊的時候正是半下午,此刻太陽很毒,是農閒的時候,除了蔭場的個彆人之外,其他人大都在自家屋子和院子裡,或乘涼或乾活。

前院放了拖拉機,李龍就讓把卡車開到了後院裡。

聽到動靜的老爹老娘大哥大嫂都出來了,李龍的吉普車留在院外,他正在指揮卡車倒車。

“小龍,這拉的啥家夥?”李青俠看著卡車上堆的高高的麻袋問著。

“打瓜籽兒。”李龍說,“州供銷聯社領導讓我把這個打瓜籽處理一下。”他的話說的比較模糊,主要是這件事情不好把實情給村裡的人說。

去年李龍判斷,這個打瓜子今年種的太多會降價甚至賣不出去。也勸了不少人,彆種這個。但是許多人並沒有聽。

現在李龍把打瓜子拉回來處理,這就有點前後矛盾了。所以他說是州上供銷社的領導讓拉回來處理的。

“噢,這個咋處理?”老娘杜春芳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就是泡水泡軟之後再把它壓平,和咱們前兩年乾的那個事兒一樣。”李龍笑著說:“這一次的量比較大,得找人過來幫忙,我這裡付工錢就行了。”

“正好現在人都閒著,”李建國看車停穩,拉開後車廂板,上車開始往下卸打瓜子,邊卸邊說:

“人還是比較好找,不過也就這幾天,完了之後就該收麥子了。”

“沒事兒。有個十天就夠。”這時間李龍也是計算過的,州供銷聯社那邊還有四十噸。

如果這十噸搞得比較順利的話,等口裡那邊來人收走,剩下的四十噸,他打算一次性拉回來。

當然也是要看價錢合適。

“那你咋算這個錢?”大嫂梁月梅問。

“就在這院子裡麵乾,一天八塊錢。”李龍說,“得找那種不偷奸耍滑的。”

“八塊錢可不少了。”梁月梅點點頭,“肯定有人願意來乾。”

“今天先不找,今天咱們先找東西把這些打瓜籽泡上,”李龍說,“明天再開始找人乾。”

“哪有那麼多東西泡呀?”杜春芳發愁,“咱家的盆啊,不夠。”

“那還不如換個辦法,”李建國想了想說,“找願意乾的,讓他們把打瓜子拉走,回家自己泡了水壓平之後再送過來。

這一麻袋打瓜子差不多就是八十公斤,按麻袋給人算錢不就完了?”

李龍覺得這個辦法倒是挺不錯。隻要挑一些比較靠譜的人,不擔心打瓜籽兒被倒走,拉走之前過秤登記好就行了。自己這邊隻需要負責檢查,省了許多麻煩。

雖然有點風險,但是值得一試。

大哥果然是大哥,社會閱曆,人生經驗就是比自己豐富一些,哪怕自己兩世為人。

“八十多公斤一袋,十噸就是一百多袋子。”李龍想了想說,“一麻袋拿回去給十塊錢,壓平以後送過來,差不多能行吧?”

“那咋不行呢?肯定行!”梁月梅笑一笑,“泡水泡個半天,用板子壓就是了,壓平了曬乾,最多兩天。”

“那就這麼定了。”李龍說,“咱們現在趕緊卸車,卸完車我去找人。”

“咋不用大喇叭呢?”杜春芳說,“喊一喊多方便?”

“不能給所有人都說呀。”青俠擺了擺手,“我當心有人使壞。”

是啊,防人之心不可無。有些人把打瓜子拿回去,給你送半袋子過來,或者直接弄沒了,咋賠?

這玩意就算提前約好真到賠了的時候,那錢也不好要,容易起糾紛。

人性複雜,還是彆試的好。

一百多袋子,李家三個男人加上司機一起,卸了大半個小時卸完,司機離開後,李建國去拿磅秤,隨後李龍和李建國分頭去找人。

時間還不算晚,現在夏天天長,這時候離天黑還有好幾個小時呢。

對門的陸大嫂聽到響動趕了過來,看著院子裡堆的跟山一樣的麻袋,好奇的問道:

“這小龍又搞回來啥好東西了?”

“打瓜籽。”梁月梅說道,“州供銷社給小龍給的任務,要把這些打瓜籽全部壓平,這不就拉回來了嘛,咱們隊裡人有經驗,他打算雇人花錢幫著壓一壓……”

“這都乾了咋壓?”陸大嫂有些愁,“泡水嗎?”

“對,泡水。”梁月梅笑著說,“泡個半天就泡軟了,泡軟了之後就能壓了。”

“這倒是個辦法,”陸大嫂看著那麼多的麻袋,試探著問道:“小龍說沒說,咋算錢?”

“一麻袋十塊錢。”梁月梅指了指磅稱說道,“不過得曬乾,拉走的時候多重,回來還得多重,隻要壓平了,一麻袋就給十塊錢。”

“嘿,這活能乾啊!”陸大嫂去年自家的打瓜兒是壓過的,對這個活比較熟悉,“我家弄個十麻袋行不行?”

“那咋不行哩?不過得儘快,兩三天就得弄完,那邊任務要的緊,不然的話,他就在縣裡找人了……”梁月梅還給先君子後小人了一下,“還有就是質量得過關,數量也不能少,不然州裡交不了差,得查。”

“那肯定明白。”陸大嫂聽話聽音,笑著說道,“咱就掙個手工費,小龍不是說了嘛,今年打瓜籽不一定賣得出去,這玩意兒放家裡也沒啥用,磕著還不如油葵好葵哩。”

於是他過去叫了陸英明,十麻袋可不好背,乾脆就把拖拉機開進李家院子,過了磅秤,一共八百三十三公斤。

梁月梅就臨時找了個小本記了下來,還讓陸英明給簽了字。

“嘿,娟她媽,你還是厲害,這哥倆還沒回來,你先處理走十麻袋!”杜春芳笑著對梁月梅說道。

雖然一開始對梁月梅有些意見,但相處久了,杜春芳就是再傻也看得出來,自己家這大兒媳人真不錯,兩人的關係也好了起來。

“那男人不在家,咱不得把事給扛起來?”梁月梅笑笑,“娘,你看著吧,咱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現在就夠好的了,在老家的時候,我想也想不到這天天吃肉還能有吃夠的時候……”杜春芳感慨,“那時候覺得,一個月能吃五回肉,不,吃三回肉,那就享福的不得了了,現在可好,享不了了,嘿嘿嘿……”

是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好到以前都沒有想象得到。

想想當初娟吃那一碗肉片子那個可憐的樣子,再想想現在,梁月梅突然反應過來,也就是小叔子從烏城回來的時候,日子開始有了變化。

現在自家成了隊裡羨慕的對象,出門碰到誰不是主動打招呼,這其中有自家的努力,但她知道,關鍵的還是在李龍。

正想著的時候,又有人過來問了,這回是後院的鄰居,關係一般。不過對方顯然並不清楚院子裡是怎麼回事,陸大嫂沒傳八卦,掙錢要緊,現在正在院子裡往大盆裡倒水準備泡瓜籽呢。

雖然是前後鄰居,但關係在那裡放著,這回梁月梅沒有直接說,隻是說李龍拉回來的東西,有任務。

對方明顯是想找賺錢的機會,但梁月梅沒開這個口。如果是自家的事情,說不定她還真就鬆口了,主要是抹不下這個麵子,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但李龍的事情,梁月梅覺得還是要重視一些。雖然李龍沒說這一麻袋打瓜籽要出問題,得賠多少錢,但她用去年的價格一換,兩百多塊。

如果十麻袋都出差錯了呢?

不成,信不過,還是拒絕了。

鄰居走後,杜春芳再次誇讚著:

“嘿,也就是你,要是我,還真不好回絕了。娟她媽,你是個能撐事的。”

梁月梅知道鄰居回去,等後麵知道事情了,保不齊會暗中罵自己,她苦笑笑說:“那咋辦?這是小龍弄來的,他大哥和他都不在,那我不得替他守著?”

“讓他爹來,我去叫他去!”杜春芳覺得這事不能老讓兒媳婦做難,站起來往前院走去。李青俠剛才卸完打瓜籽去前院收拾菜地了,杜春芳去找他。

沒過多久,外麵就傳來了拖拉機的轟隆聲。

李龍找的是陶大強、謝運東、梁大成等這些自己能信得過的。

李建國則找的是自己當初建村的那些老夥計,他和李龍說好,一人找五家,就差不多了。

一家拉走十麻袋,也就不到一噸的樣子,數量不算多,三四天差不多就能乾完。

這時節北疆不怎麼下雨,白天天熱,隻要壓平,半天就能曬乾。

最先趕到的是梁大成三兄弟,他們家勞動力多,直接要拉走二十麻袋。李龍開著吉普車跟著來的,李青俠也從前院回來,有磅秤在那裡,梁月梅把本子交給李龍,李龍便把數字寫下來,讓梁大成簽名。

就這樣,你家十袋我家二十袋,都是熟手,知道處理的過程,沒過多久,如山的一百多麻袋打瓜籽就拉光了。

李家自家都沒剩下。

其實一開始李龍也有點擔心自己找的這些人家裡掙了不少錢,這一麻袋十塊錢他們能不能看得上。

後來想想,完全多慮了。

彆說這個時候家家戶戶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就是再過三四十年,各家土地交給合作社,每年年底隻等著分紅就行的時候,到夏天那些“地主”們還一個個到處找著賺錢的機會呢。

割芨芨草、割苦豆子、撿玉米、撿洋芋、撿花生……隊裡的接毛管子、清渠等活,一天也就賺個百十塊甚至更少,但一個個乾的都喜滋滋的。

所以現在這一麻袋十塊錢對於他們來說屬於意外的收獲,能賺到手肯定是很開心的。

現在工人乾一天活也沒十塊錢,彆說十塊,五塊錢都沒有。他們都是熟手,一麻袋打瓜籽花不了半天就能搞完,像梁家這種勞力多的家庭,隻是泡打瓜籽會比較麻煩,這個時間沒辦法節省,其他的都能很快搞定。

所以等院子裡的打瓜籽拉完後,李家正感慨的時候,其他聽到消息的人跑過來,比如許海軍,發現打瓜籽已經沒有了,一個個都挺遺憾。

“彆急,這隻是開始。”李龍對開著拖拉機過來的許海軍以及拖拉機車鬥子上的許德軍等人說道:“等這一批如果搞好了,接下來會有更多的。要不了一個星期就來消息了。所以彆急著,你們最好現在找好工具,免得到時真來了更多的打瓜籽,你們沒工具就隻能乾著急。”

泡打瓜籽得用盆,壓平的得用滾子,還得在非常平的地方,需要板子。去年種過打瓜的人家裡都有,但今年種打瓜的人家就未必了。所以聽李龍這麼一說,有些人還真就去準備了。

“你回吧,明明昊昊還小,你還有個收購站,”李建國對李龍說,“忙你的去,對了,帶些菜回去,這邊弄好了我叫你。放心,過來一個人我就秤一下,一定檢查的好好的。”

這些天李建國已經把拖拉機摸熟了,自家需要的四十畝鹽堿地也開出來了,打算過幾天趁著澆玉米地水的時候泡一下。

至於上化肥的事情,暫時先不急。

所以他有的是時間。

李龍自然是相信大哥的,便去菜地裡摘了一些菜,放進吉普車裡就回去了。

走的時候他還過去看了看老馬號裡的老人們,還有養的那些動物。

一個個都挺不錯。看到李龍過來,老羅叔他們也挺開心,告訴李龍,鹿茸已經割了,今年的鹿茸晾乾之後有十來公斤,能賣不少錢哩。

想想也是,賈天龍那裡,馬鹿鹿茸的一級品收購價已經到了近兩百塊錢一公斤,這十來公斤也兩三千塊錢呢,不少了。

馬鹿茸一年能割兩茬,雖然秋茸數量少,但就這麼割下來,一年也差不多能回來一台拖拉機,不少了。

李龍把鹿茸放進吉普車裡,然後又拉了一些糖渣——院子裡的母山羊也是要好好給吃的。

回到縣城大院子的時候,太陽還有一竿子高。

今天過的挺充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